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你知道《监察法》和《宪法》的关系么?

发布时间:2018-12-04  16:31:14浏览次数:
分享到: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今天是12月4日

也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2018年是第五次修订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人员,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此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等处也作了相应修改。

 

 

 

  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在宪法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定位和职能职责,将党的主张变成了国家意志,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了国家根本法保障。

 

 

 

  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将促进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监察法的立法目的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将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出台监察法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以立法形式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将改革的成果固定化、法治化。

 

 

 

 

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都属于“广义政府”范畴。在人民群众眼里,无论人大、政协,还是“一府两院”,都代表党和政府,都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得到有效加强,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监督对象覆盖了所有党员,这也为国家监察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作了示范、打了基础。制定监察法,就是要贯彻落实上述改革精神,以法律的形式全面填补国家监督空白,实现国家监察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将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统一纳入监察范围,由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进行监察。原来检察机关只侦查职务犯罪行为,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既调查公职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又调查职务犯罪行为。

 

 

 

 

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

  各级监察委员会与同级纪委合署办公,根据监察法的规定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断提升治国理政水平是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的题中之义。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规治党,依据党章党规党纪管党治党建设党;二是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治国理政。目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主要限于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覆盖面窄,二者不相匹配。实行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监察全覆盖和监督的严肃性实效性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制定监察法,就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制度设计补上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的短板,真正把所有公权力都关进制度笼子,体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类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监察法来了

它和你我密切相关

 


 

 

反腐倡廉、建设清廉中国,人人有责

 

 

 


综合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百度百科、检察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